【我们兰大人】从“尝试一下”开始:陈璐的七年科研成长路

日期:2022-07-04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在兰州大学2022届出彩毕业生评选活动答辩现场,来自资源环境学院的陈璐讲述着自己的科研初心,她在答辩PPT中给出了对自己的定义:勤奋、务实、谦虚、乐观。这是陈璐回顾在兰州大学七年校园生活之后的总结,也是她对自己最精准的概括。

被评选为2022届“学术深造型出彩毕业生”的陈璐目前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其中包括两篇SCI一区和一篇自然指数期刊,影响因子总和为46.071,并以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亮眼的科研成绩背后是陈璐在实验室里度过的许多个日夜。

很多时候,陈璐会在早上八点多到观云楼的1008自习室,打开电脑和笔记本,跟进昨天实验的进度,确定好实验下一步该做什么,规划好今天需要做的事情。把事情布置妥当后,陈璐再来到11楼,到1115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实验。在陈璐读研的这三年里,观云楼留下了她无数次的身影。

在实验中前行的生活

陈璐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平常总与实验为伴。多年的实验经历让她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前要在脑中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尽可能想周全,将可能出现的情况规划到位。“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通过哪些具体的流程?每一个流程里面每一个影响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把每一步规划到位了之后,我才会去做实验,这样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陈璐说。

但即便是规划得很完美,并不代表结果完美,在有些时候,弯路不得不走。在做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样品混合价态氧化物四氧化三锡催化实验的时候,陈璐一直确定不了所研究样品催化不稳定性的原因,需要不断测试,“一项项将实验样品的参数调整后拿着去测,测不出来再回来改变一下其他条件,再接着去测。”

这种测试需要使用拉曼光谱仪,一周只能约一次。陈璐每周都会在周五的上午去测试,在其他时间准备很多测试样品,以备不同情况。就这样,陈璐每周都会带着十几个样品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等待测试,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了一学期,直到最后终于得出了满意的结果,实验的结果浓缩在几张数据详尽的图表中,她成功揭示了混合价态氧化物四氧化三锡在光催化过程中氧化能力差以及稳定性差的机制。

陈璐作为第一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四篇SCI论文,在这些论文中至少都有六七张大数据图,每一张大数据图都由六到九张小图组成,一张小图代表着一个实验,一个实验代表着在实验室里几个甚至几十个日夜的付出。

但获得数据并不意味着整个科研过程的结束,“这个数据你觉得你做完了,但其实你的工作量只完成了30%,该要的数据有了,但整体的框架比如这个数据放在哪一块,到后面最终成型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十几遍到二十几遍的修改。”

从七年前说起: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硕士三年时光在实验中匆匆而过,但这三年并不是陈璐全部的科研经历。时间还需要回到七年前,陈璐刚进入兰大,和很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样,她并没有确定的目标,进入大学的她踌躇满志却不知从何入手。陈璐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事情在忙,或者忙于学生工作,或者做科研,或者穿梭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我也不能每天就在宿舍待着啥也不干,除了每天去上课之外,我也要有点其他的事情。”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陈璐发现很多学长学姐忙着做项目,她也有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想法。在和她当时的本科生导师聊过之后,陈璐放弃了单独做项目的想法,加入到了一位大三学长的项目中,还是科研小白的她只能做一些轻松的工作,但这次科研尝试让陈璐对科研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陈璐在大二下学期申报了校级创新创业计划并成功立项,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完成了项目《Fe2O3/PVDF柔性光催化膜的制备及其降解MB性能研究》,这次的项目也是陈璐第一次接触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这一科研领域。当时陈璐的实验室还不在观云楼,而是在榆中的贺兰堂。繁忙的课业让陈璐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做项目实验,一到没课的时候她就钻进贺兰堂,实验需要的药品也是陈璐一趟趟到城关校区购买的,“白银路那边有两条街,都是卖试剂的。”

陈璐在贺兰堂做完了大部分实验,有的测试无法在榆中完成的,陈璐就求助于在城关校区的老师,在城关校区完成测试。在学院内进行结项答辩的时候,陈璐的项目是最后一名,但在最终校级答辩的时候,陈璐完成逆袭拿到学院唯一的校级二等奖。这次的成功给了陈璐不少信心,让她在科研这条路上初尝成功的甘甜。

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对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这一领域有所了解的陈璐决定继续探索,她在大三申请并完成了“䇹政基金”项目,这次的课题是《BiVO4量子点/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降解水中微量CHCl3研究》。陈璐需要到城关校区做这次的实验,每次一下课或者周末的一大早上,总能看到陈璐赶往西区体育馆乘坐校车的场景。最终,陈璐的项目从四十多项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在䇹政年会上进行交流展示的五项项目之一,陈璐也被评选为第二十届“䇹政学者”。

这成为了陈璐科研成长道路上重要的节点,“当时学长学姐和老师们都在说䇹政学者很厉害,我觉得申上了之后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了,”陈璐说着笑起来,“申上了之后大家觉得你可以做科研,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认可。”正是这次认可让陈璐坚定了踏上科研之路的决心。

引路人

在这条路上,陈璐的引路人是她硕士研究生导师谢明政。谢明政老师当时给本科生上专业课《环境工程原理》,“谢老师非常热情,他说如果大家想做什么项目的话可以找他,他可以带我们。”这位老师以热情、开放的姿态鼓励着学生,因此陈璐在选择校创导师时便选择了联系谢明政老师。

陈璐第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也是在谢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的项目方向。谢明政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功能材料以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陈璐沿着这个方向来确定研究工作的框架和材料体系,并将所构建的材料体系通过光催化技术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而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也成为了陈璐之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谢老师对科研这一块是最上心的。”陈璐说,谢明政老师十分重视课题刚开始的设计,“他是会把关的,这个课题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创新点是什么”。在课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谢老师过几天就会问一下学生的实验进度怎么样,有什么进展,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关心也让陈璐在科研工作上更有动力,“有人在关心你就得好好做,当老师问你的时候,你才能有东西跟他交流。”在老师的不断“push”下,陈璐内心也暗暗较劲,希望自己能做出一番成果出来。

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磨科研工作的过程,陈璐每周都会到谢老师的办公室去找他,在研究工作进展的关键时期陈璐会每天找谢老师交流。在陈璐做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庞大的数据量让论文的数据框架需要反复打磨,直到老师认为可以的时候,这中间至少经过了十几次的修改。正是在这些反复的修改中,陈璐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陈璐的成长也被谢明政老师看在眼里,在资源环境学院国奖个人风采展示的微信推文中,谢老师给陈璐的点评是“具有较强的科研钻研精神,有较突出的学术能力和素养。经过硕士期间的科研训练,培养了其对科研事业的浓厚兴趣。”

“尝试一下”

陈璐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走科研这条路,按照她的说法,一切都始于在大一“机缘巧合下跟着学长做了校创”,然后慢慢尝试着自己做科研,“当时什么也不会,但我觉得还是尝试一下。”尝试一下自己申校创,尝试一下跟老师交流,尝试一下申请“䇹政基金”项目……这些尝试让陈璐慢慢从中收获,收获又转变为动力,让陈璐开始更多的尝试。

陈璐说起自己的这些尝试时,语气带着些笑意,但她并不随意对待这些尝试,“你做项目,尝试申请了,申请书也写了,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做好。”怎么把项目的申请书写好?怎么能够和老师多交流?怎么把实验做好?陈璐平时没什么事的时候都会想想这些问题,让尝试不仅仅是尝试,当陈璐把这些尝试都尽力做好的时候,事情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说还是要尝试,我觉得如果可能你第一步落下,没有去尝试的话,后面可能每一步都会跟不上。”

陈璐的尝试并不仅限于科研上,从团支部书记到党支部支委,再到本科生三门专业课程的助教,去甘肃偏远山区支教,到安徽特色小镇进行暑期调研,这些实践丰富了陈璐的校园生活,也让她从尝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尝试之前,陈璐心里也会打一会儿鼓,“我想联系这位老师说我要干什么,做个什么事情,我都得先念叨一会儿。”很多时候,倾听陈璐念叨的人是她的男朋友文元。说到文元,陈璐止不住脸上的笑容,“我跟他说完之后,需要他来坚定一下我的想法。”

“我们俩是相互念叨。”文元说。陈璐和文元不在一个实验室,平时做实验、看文献都很忙,只有在吃饭或者结束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才能一起在校园里面逛一逛,七年来,两人一直相互鼓励、安慰。在文元看来,陈璐的人生目标越来越明确,“她硕士升学时对学校的目标还不够明确,有些随遇而安,但是硕士期间她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大学。”目标明确的同时,陈璐也在不断朝着目标努力,“她在做实验方面,效率很高也很自律,她就算累也不会想着先休息,她要全部做完才会想其他的。”

陈璐和文元在毕业之后,也将奔赴新的校园,文元将去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博,陈璐目前被清华大学录取,即将前往环境学院曲久辉院士门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回首七年在兰的校园生活,陈璐这样写道:“镌写了我人生中瑰丽隽永的一章;更给了我积极的人生指导,让我能够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拥有不畏前路艰险的勇气和信心。”

    发现错误? 报错
    文: 廖欣宇,李蕾
    图:
    视频:
    编辑: 魏丽红
    责任编辑: 彭倩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