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理论道】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打造生态学科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日期: 2023-05-05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原创·首发·独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擘画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清晰路线图,党章修正案增写“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的内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兰州大学生态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充分发挥高校和重点研究基地在高层次人才集聚、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高效能社会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为生态学科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揽才,打造人才“蓄水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自2018年学校成立生态学创新研究院以来,生态学科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多方寻觅、求贤若渴,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通过靶向引才、项目引才、以才引才、专家荐才、智力引进等刚柔并济的方式,集聚优秀人才,并依托生态学一流学科、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极吸引、集聚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在学校高效灵活的人才政策支持下,学院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探索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全方位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配偶择业、政策解读、经费配套、“帮代办”服务、实验条件支撑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自2018年起,学院先后引进教学科研人员40人,皆为所在领域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显现出科研实力雄厚、年龄梯次合理、学缘结构丰富等方面的鲜明特性。结合生态学、林学学科发展趋势和我校学科优势特色,经反复论证,组建8个研究方向,配强方向负责人,学院事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管理运行更加高效顺畅。

二、以精耕细作之力育才留才,厚植人才“肥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学院坚持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全面落实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学科方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并注重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副书记或支委,有计划有规划地推进后备干部培养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人才工作如棋局,机制活则满盘皆活。学院畅通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引导教师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结合学院未来发展方向,深入思考并明确个人未来工作岗位、专攻方向和贡献业绩,谋划未来十年主要工作目标;试行分类考核,坚决杜绝一把尺子量到底,引导部分对实验、教辅等工作感兴趣的教学科研人员转向实验教学、设备运维、台站管理以及学生辅导等方面的工作,特别鼓励围绕某个重要科学问题或目标开展材料或数据的长期观测积累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已逐步形成“以领军人才为龙头,青年英才为主力,硕博士研究生为支撑”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一流学科特色鲜明,基础研究积淀深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科研实践平台得天独厚,能够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持续稳定且强有力的保障。学院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多层次谋划、多方位把控、多角度发力,实施“以研代学”“本科生导师制”“本研贯通培养”“计算生态学专业双学士学位”等人才培养专项,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

近十五年的毕业生中,共产生“四青”及以上国家人才称号26人次,学院现有14人入选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占比18%),13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计划,19人入选“萃英学者”,2名学者入选中国顶尖植物科学与农学科学家排名,2名专家进入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生态学榜单,1人荣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提名,3人受聘为“金城首席科普专家”。

三、以知人善任之道重才用才,打造人才“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学院45周岁以下人才占比76.8%,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通过纵横联络促交流,碰撞思想火花,让青年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不拘一格举荐青年人才外派挂职、借调、压担子锻炼,让青年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等专题经验分享会,以点带面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支持和鼓励青年人才出国研修,到生态领域世界领先实验室交流,寻求与国际一流科研团队的合作,激发科研灵感和创新动力,和国际大科学家合作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学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将现有研究力量整合为两个大方向:寒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修复技术,寒旱区林草种质资源多样化的形成和适应机制与新品种培育,积极培育首席科学家,牵头申报各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揭榜挂帅”认领科研任务,强化对国际顶级期刊高水平论文的考核,特别鼓励产出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等科研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学院以人才共同关注、共性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建设野外生态学公共实验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驱动,长时间、大空间和交叉尺度的数据收集,提供科研积累,搭建人才施展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推行投入产出价值评价体系,量化人才资源配置、绩效奖励和实际贡献的比值,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回报。

学院坚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人才效能已逐步凸显,科研创新成果接续涌现,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学院在“双一流”建设动态评估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中表现优秀,连续5年有教师获得国家“四青”及以上人才计划支持,1项科研成果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1部著作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计划,学院入围甘肃省第三次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第一批);积极对接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冬小麦新品种“兰大211”在兰大平凉帮扶点取得试种丰收,审定小麦新品种“兰大182”;智库报告被省部委采纳7篇,呈送党中央1篇,在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多篇科普文章,依托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生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挖掘生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更高视角、更大格局统筹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三项工作,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三步走”战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致力于打造生态学科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王志成,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党委书记)

《兰州大学报》第1060期02版

发现错误?报错
文:王志成
图:
视频:
编辑:魏丽红
责任编辑:彭倩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