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的故事——记457万考研大军中上岸的那些兰大学子

日期: 2023-07-19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原创·首发·独家

过去一年里,兰大校园见证了无数考研学子的日日夜夜。

藏在书架上的一本书,见证着他们在图书馆一隅安静研习的模样;浸满墨痕的笔记,见证着他们为梦想挥舞的笔尖;道路两旁的数盏灯,见证着无数个沉浸式学习后晚归的夜晚……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457万。在这457万的考研大军中,有那么一批今年成功上岸的LZUERS,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冬去春来”的故事。

亦是方向,亦是梦想

你为什么要考研?

“在我看来,考研这个选择一定是涉及到了多方面因素的驱动。它可能包括着我们对于本专业的热爱、对于科研生活的向往、对于学历的追求、对于更好地就业的准备和希望符合父母的期望……”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鑫表达了自己对现在大学生普遍追求考研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的看法。

就在今年春天,李鑫成功上岸中国人民大学,“在我自己身上,考研的选择与我的职业规划有关,同时,它也是我达成梦想必要的一步。”像李鑫一样,在兰大,有一大批为了考研这一目标而努力奔跑的学子,对他们来说,考研,亦是方向,亦是梦想。

在谈到当初选择考研的理由时,2019级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的吴壮告诉我们,为了在自己的专业上能有更深入的精进,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他最后选择了考研。

对吴壮来说,大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22年参加实习的那段经历让他意识到社会与学校生活的区别,他深深感受到自己实际能力和理想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认为自己还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提升个人能力,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考研的决心。在兰州大学求学四年后的他,最终成功上岸本校。他将怀揣着梦想,继续在兰大深造。

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婧而言,她成功的第一步在她刚踏进大学的那天就已经做到了。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天,孙婧就坚定了自己考研的目标,并且在大学四年里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她深知,对她们专业而言,读研不仅是为了就业,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平台来发展自己。

对金融学子来说,不管是要进入到省会城市的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还是进入任何一所高校,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从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和梦想出发,经济学院的李梦雨选择加入去年的考研大军。

2022年2月份,李梦雨才选择走上考研这条道路。同时,在决定要考研的那一刻,她就把目标投向了厦门大学。说来也简单,报考厦大的梦想或许是源自她高中时期的那份纯粹与热爱,在冥冥之中,也注定了她与厦大的缘分。从高中开始,李梦雨就对厦门这个城市情有独钟,这份初心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大四那年,李梦雨了解到厦大硕士经济学科强劲的实力,立刻就决定将厦大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经过一番磨砺,她也如愿以偿,成功上岸厦大金融学。

和李梦雨不同的是,对李鑫来说,从确立目标到自我怀疑,又从奋起拼搏到内心动摇,李鑫确定考研目标的过程可以用“艰难”二字来形容。

大三学年面临毕业后的道路选择,看似每条道路的选择风险都很大,当时的李鑫感到尤其地迷茫和焦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新传类专业,身边很多同学大三就开始找实习、准备校招,为就业做准备。选择考研,就相当于拿为就业过渡的时间去为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拼搏。李鑫也曾担心自己拿这些时间来准备考研,如果最后没考上,就连准备就业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害怕“落得两手空”。

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这一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在经过一番自我斗争后,李鑫最终成功说服了自己:“与其精神内耗,不如付出全部精力去拼搏一回,这样的话以后也不会后悔自己当初左右摇摆而没有拼尽全力。”因此,她还是选择了沿着自己喜欢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砥砺奋进,赓续前行

回望大学四年,吴壮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大一、大二是他相对轻松的时光,距离步入社会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大致的规划。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期,他都在为自己的考研做准备,希望能够通过读研来增加自己进入社会的底气。

正如他所提到的那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备考的过程中,压力和焦虑难免是存在的,正确排解压力也就变成了一门必须要学的功课。其中,他特别感谢他的朋友们能够作为他的倾听者给予他巨大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也是在和朋友们的相处中,自己的压力才得以减轻。

为了能够更好地打赢考研这场硬仗,孙婧提前去请教了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向他们寻求了许多建议,并且提前了解报考的院校、专业、科目,早早进行了相关的书籍购买和学习计划的制定。也正是一直以来的点滴积累和她那颗永不放弃的决心,在考研路上,她才能够赓续前行。

在考研的过程中,孙婧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一旦选择了,无论自己喜不喜欢,不管未来结果如何,也要不断地坚持下去。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不断地扩充自己。当你成功达到目标再回首过往时,你就会感谢当初坚持的自己。”

大三下学期的寒假,李鑫开始准备考研。3月份择校,3月份到6月份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书籍的阅读,6月份开始全身心投入备考,李鑫选择按部就班地在考研的道路上前行。

在图书馆从早上7点待到晚上10点,是她的考研日常。为了备考,她甚至暑假也留在学校学习。备考后期,日复一日的学习状态让她感到异常疲惫。感到压力大了,她就会给自己放放假,“一杯甜奶茶,一首喜欢的歌,一个给予我动力的偶像,一个深呼吸,再抬头看看天空和周围在努力的同学,都为我重新增添了动力。”

和李鑫一样,李梦雨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大三下学期,李梦雨还有五门课要修,同时还要准备考研,对她来说压力不算小。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有时间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来准备考研,她就这样,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靠近。

李梦雨表示,自己性格开朗,心态也比较好,一直在9月份之前,她都是给自己设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没有感受到太大压力。从9月份返校一直到12月份,才有紧张的感觉,她给自己安排的学习日程也变得紧凑了起来,基本上每天都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2点。

在砥砺奋进的考研路上,她表示,自己不是一个人。有来自同样备战考研的舍友的陪伴,还有很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考研人在和自己一起努力,来自他们的正向激励,让李梦雨更好地坚持了下来。

熬过黑暗,迎来曙光

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报考难度也越来越大,竞争也愈发激烈。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共计457万,涨幅达21.2%。2022年,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考研年。可以说,去年的考研是前所未有的困难。

临近考研,疫情形势变得严峻了起来。到了11月份,学校封校、图书馆闭馆、宿舍封楼,都对考研学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环境型学习选手的李鑫来说,疫情期间宿舍静默,寝室只剩下她一个人,孤独、焦虑、恐惧都像阴霾一般笼罩着四周。那时的她只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调整学习状态,通过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来强迫自己自律起来。

11月底,学校紧急放假,大家纷纷收拾行李回家,考研人却得继续在榆中校区等待考试。很多人连书和资料都没来得及从图书馆拿回就被通知在宿舍静默,靠老师们的帮忙他们才得以继续复习。连续在宿舍楼静默十几天,并且时不时地传来宿舍楼确诊阳性病例的消息,李梦雨回忆道:“当时大家都陷入了一片恐慌,甚至有人还没上考场就放弃了考研。”

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李梦雨确诊为阳性。考试那几天一直在发烧咳嗽,但她没有想着中途放弃,即使是烧到38.5度,她也硬着头皮上了考场,“我得给自己的考研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至少我得把这四门考完。”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临危不惧和随机应变的心态也分外重要。

吴壮谈道,疫情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因为他没有泡在图书馆学习的习惯,而且那段时间他在家学习,也没有受到封校的影响。

但就在考研前两天,吴壮不幸感染,但他依然坚持考试。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的心态却异常平静,“考研前的准备才是最磨砺人的心志的,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我都坚持过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吗?”等到成绩出来以后,吴壮并没有表现得很意外,他认为他只是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考研初试结束后,李梦雨对自己没有太大信心。但为了以防万一,三月份回学校后,她还是一边忙着准备论文初稿一边忙着准备考研复试。

3月23号出成绩那天,李梦雨得知自己凭着仅高出一分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环节。乐天派的她对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就抱着轻松的心态准备、参加复试。在没有料到厦大什么时候会出成绩的情况下,李梦雨计划在4月5号清明节放假那天出去玩。当天出行前,收到身边人给自己发来“恭喜”的消息,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厦门大学的准研究生。当时得知自己上岸的场景让李梦雨记忆犹新,“当时我激动到在宿舍大叫了一声,然后蹲到地上看着手机,心情还是难以平复,我差点要哭出来了。”

今年遇到特殊情况,孙婧报考的院校关于复试的通知在考前三天才发出,那时正好赶上毕业论文定稿、实习、上课,那时的她坦言自己很无助。但所幸复试最后两天赶上周末,孙婧当机立断地请了两天假的时间来准备复试,最终在考场上交了满意的答卷。

对新传学子李鑫来说,复试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初试。在初复试成绩各占50%的情况下,复试名单中排名倒数的李鑫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希望渺茫。在准备复试的一个月中,李鑫基本上都没有出过门,只是潜心备考。就连在复试前一天前往北京参加复试的三个小时车程中,她也在对着平板不断排练模拟着面试场景,“感谢嘈杂的车厢掩盖了我磕磕巴巴的声音。”

当李鑫最后得知自己成功上岸的那一刻,据她描述当时的心情,首先是一瞬间的轻松,然后再是由衷的激动与骄傲,“那些为了备考而减少的社交娱乐时光、那些冬天里赶着路边吃早饭边吃冷风的日子、那些睡不着流着泪的夜晚、那些路上都不敢浪费时间要背单词的日日夜夜,都在这一刻,都有了圆满的答案。”

经历过后才知道,最困难之时,或许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黑的,只要熬过了最黑的夜,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

拨开云雾,找寻自我

在这个充斥着“上岸文化”的时代,处处都在追求“上岸”。考研上岸、考公上岸、教资上岸、就业上岸……在“上岸”潮流的裹挟之下,“岸”变得越来越多,很多人陷入了迷茫无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以至于迷失自我。

李鑫对于现在社会上的“上岸热潮”有着自己的见解:“上岸似乎永无止境,每一个‘岸’都给了我们通向看起来很幸福光鲜的未来的机会。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不等人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希望一次就能成功,因此会产生各种焦虑和压力。”

但李鑫强调,“上岸只是意味着人生下一步的确定性,在某一方面没能成功上岸并不代表着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只是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

对于是否要在考研热潮中选择考研,李鑫认为,最重要的考量是问清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接受和喜欢往后几年的科研生活,如果有这样的冲动和期望那就不妨一试,根据尝试过后的结果大还可以继续进行不同的道路选择。

参加过考研的人,才能知道考研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毅力;只有自己摸索出一条道路,才能走出迷茫,拨开云雾,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李鑫备考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她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内耗,“外面草长莺飞好时节,我的内心却好像时常被放置在夏天能煎熟鸡蛋的大马路上。”因此,她立刻选择放松一段时间,与自己的家人交流考研之外的事情以调节心情。

回望过去,那个曾经顶着巨大压力为梦想全力以赴的女孩,从稚嫩到成熟,完成了自我蜕变,她也想要以这番话鼓励今后的考研人:“要相信黎明前的夜晚是最黑暗的,到最后一个月、一个星期时,更是不要精神内耗,相信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的努力一定都是有用的!”

即使是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就连心态一直很好的李梦雨也在报考过后产生过改变目标院校的想法。越临近考试,越深入学习,越深知上岸厦大的难度,好在她最后坚定了最初的选择,努力也得到了回馈。谈到想给考研人的建议,她还是以自己为例,“我觉得大家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就可以了,保持良好的心态,该放松的还是要放松,着眼于眼前的事,不要着急就是了。”

大学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吴壮以自身的经历为鉴,希望刚入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跟随老师的脚步,学好专业课,珍惜宝贵的时间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一定要提前规划,尽早做好打算。无论做出什么决定,身处顺境或逆境,一定要相信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确定目标,保持初心,关关难过关关过,相信每跨过一个难关的我们,都会收获不同的风景!”坚守初心,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不留遗憾。这是吴壮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做出的总结,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最真诚的祝福与建议。

“考研,其实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量。”孙婧建议,在选择考研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只顾及个人的喜欢,现实因素也同样很重要,“考研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同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向着标杆直跑,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认清自我,找寻目标,方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星光不问赶路人,成功不负有心人。”去年从457万考研大军中上岸的那批兰大学子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背后无数的汗水与泪交织而成的。在追梦的路上,我们经历的所有奋斗与激情,迷茫与彷徨,欢笑和泪水,都将成为我们无法磨灭的记忆。

春有约,花不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度过凛冽寒冬,终见春暖花开。抵达最终的彼岸,便能真切体会到繁花世界的美好。

《兰州大学报》1068期03版

发现错误?报错
文:余若怡,付鹏飞
图:
视频:
编辑:李心月
责任编辑:李心月
主编:肖坤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