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勤学 乘风破浪——2023年秋季学期开课十大看点

日期: 2023-09-06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惜时如金、晴耕雨读,正是青春灿烂时应做之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通过勤奋学习,不断获得知识、智慧、才干和本领。新学期已经开始啦,让我们继续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一起来看看2023年秋季学期开课十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整体开课情况

截至目前,2023年秋季学期共开设本科生课程4511门次,各单位开课情况见图1。

图1 各单位开课情况

第二大看点:教授、院长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1184门次,教授授课门次在开课总门次中占比超四分之一(见图2)。17位学院院长为本科生授课47门次,其中主讲20门次,合讲27门次,包括“儿童文学研究”“欧亚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转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外美术鉴赏”“草业微生物学”“大气物理学”“普通地质学”“局部解剖学”“卫生毒理学”等课程,带领同学们领略学科专业之美,探究知识体系之真,窥探科学研究之秘。

图2 教授授课门次占比

第三大看点:跨学科贯通课程开课情况

我校跨学科贯通课程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截至目前已建设课程51门。2023年秋季学期继续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课45门次,主要集中在哲学智慧、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态安全和自然科学、医药生物等方面,由254位校内专家,14位校外专家共同讲授(见图3)。跨学科贯通课程旨在突破以往专业课程的知识壁垒,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力求实现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实现不同学科专业内容的互补、联动和共融,实现跨学科贯通知识的整合,搭建同学们的多学科思维视角,培养同学们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持续提升同学们解决综合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

图3 跨学科贯通课程开课情况

第四大看点:在地国际化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在地国际化课程“海外汉学与佛学专题”“工程法语”“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策略”“世界政治理论”“国际信息安全与全球治理”“全球能源安全与能源治理”“中日交流—跨文化交际”“全球健康与文化多样性”“中日文化对比”“口腔医学前沿”等15门课程,由82位校内专家,15位校外专家共同讲授(见图4)。在地国际化课程分为“通用类”和“专业类”两个板块,旨在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提升同学们的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国际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

图4 在地国际化课程开课情况

第五大看点:通识教育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共开设155门次(见图5)。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旨在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同学们提供多学科的思维视角,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同学们多元发展、全面发展。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主选课,增强自身学习主动性。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生通识教育,我校计划遴选出一批优质网络共享课程,如复旦大学的“文艺复兴史”,北京大学的“太阳系中的有趣科学”,南开大学的“《时间简史》导读”,武汉大学的“《周易》的奥秘”等课程,这些课程将很快与同学们见面。同学们可根据个人学业规划和学习精力自主进行选修,如考核合格,可依据《兰州大学在线课程管理办法》(校教〔2019〕4号)认定为相应学分。具体开课安排,请关注教务处主页进一步通知。

图5 通识教育课程开课情况

第六大看点:一流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共开设228门次,包括“经济社会学”“古生物学”“政府绩效管理”“神经病学”“动物生物学”“走近核科学技术”“高级英语视听”等经典课程(见图6)。通过这些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示范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实现课程内涵建设与发展。通过持续加强“金课”建设,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提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升同学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阶学习能力,更好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图6 一流课程开课情况

第七大看点:“以研代学”类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自2022年开展“以研代学”类课程试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设课程22门。2023年秋季学期,共计开课19门次(见图7)。“以研代学”类课程通过设置适合本科生开展的子课题,确立完成该子课题需要的支撑课程,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结题考核评估等环节,实现“在研中学”和“基于科研训练的教育和学习”。该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自主式和合作型的学习,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综合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图7“以研代学”类课程开课情况

第八大看点:微专业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生物制药(疫苗创制)”“心理健康与社会工作”“数字媒体设计”“证券投资”“循证医学”“教师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法律基础与实务”“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际”“新药创制(靶向诊疗)”等13个微专业的课程继续开课(见表1),共计36门次。学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持续积极推进特定学术领域、跨学科、在地国际化等3个方面微专业培育建设,加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微专业”较为灵活且系统的培养,对主专业的学习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主专业与微专业的交叉融合,多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跨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传播”、体育教研部的“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游泳)”和文学院“青少年文学与文化”“国际中文教育”微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关注相应学院网站报名通知,并咨询学院专业教师、专业系主任、学院教学副院长或教学秘书等相关人员。

表1 微专业建设一览表

第九大看点: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全球参与和发展共享方向)”“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方向)”等9个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正常开设(见表2),共计开课53门次。该类课程旨在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同学们优化和拓展知识结构,满足同学们兴趣和爱好。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攻读辅修专业及辅修学士学位,开展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可持续关注各学院网站报名通知,并咨询学院专业教师、专业系主任、学院教学副院长或教学秘书等相关人员。

表2 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士学位一览表

第十大看点:体育、美育类课程开课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开设了“体育舞蹈”“健身排舞”“搏击操”“健身健美”“搏击操”“网球”“跆拳道”等体育课程。此外,面向榆中校区三年级、四年级本科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和体测辅导课,旨在帮助同学们缓解疲劳,强健体魄。同时,我校通过整合教师、教学资源,开设了“中西方歌剧欣赏与体验”“中外美术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美育赏析”“中国民族交响乐讲座”“钢琴艺术史与经典作品赏析”“宋代美学与现代设计”等美育课程,引导同学们更好地欣赏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感悟和拥抱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涂远浩
责任编辑:
主编:肖坤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