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大先生——“大先生”李吉均精神富矿里的一二三四五

日期:2020-12-10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2015年10月,笔者作为《兰州大学报》的记者,因学校“百年萃英群英谱”主题宣传,有幸采访了李吉均先生。惊闻先生驾鹤,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先生可爱的笑容、爽朗的笑声瞬间浮现在眼前、耳畔。吊唁归来,笔者再一次翻阅了当年《兰州大学报》刊发的《一个科学家的追求和坚持》和之后《中国教育报》以《李吉均:踏遍冰川人未老》转载的通讯,以及近年来各大媒体对先生的报道,以期追思先生的大师风范,体会先生追求的教育境界。笔者为先生的精神富矿深深打动。——记者手记

一次选择,用一生来守护

60年,是一个轮回。谁能想到年轻时的一次选择,李吉均用了一生来对它守护。

在冰川研究上硕果累累的李吉均,最初的理想是“为国家找矿”。青年时期的他心中认定,矿产是工业的粮食,炼钢需要煤炭,“都说祁连山是中国的乌拉尔,那就去祁连山给祖国探矿!”。

1958年,李吉均见到祁连山,但不是来探矿,而是研究冰雪资源;真的骑上了马背,“也是白马,只是一匹年迈的老马,否则性子刚烈驾驭不住”;当然,冰川考察也并非处处“诗意”。

第二次踏进祁连山时,因为没有地图,迷路的队伍一度遭遇了“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当时,迫于无奈的考察队只得以打猎来维持生计。

当时,蒙古族向导好不容易打了一头野牛,却发现那其实是头跑丢的家牦牛。苦于联系不上失主,事后,考察队用电台联系当地县政府主动请求赔偿,希望帮助联系失主。县里称赞说,“你们考察队风格好,按市场价赔六十块钱吧。”

时隔半个多世纪,李吉均对这次横穿祁连山的经历依然引以为豪:“等到走出祁连山时,队伍只剩下一顿饭的粮了。我们那时候硬是凭借罗盘和山脉走向走出来了。这是比较惊险的事!”

他始终相信行行出状元,对冰川一个甲子的守护就是他对青年时期报国理想的守护。

“求真”二字,此生矢志不渝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李吉均一生最注重“求真”。

他一直告诫后辈,不论读书还是工作都要求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学术腐化;做事要提倡实事求是、诚信,讲求真善美,尤其是读书人。那些学术队伍中不讲诚信、追求名利、走歧路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李吉均通过三上庐山实地考察,于1982年发表了《注意庐山的热带地貌和沉积遗迹》一文,首次指出了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这一理论替代了冰川成因解释。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20世纪70年代末,学界主要流行国外学者西尼村的观点。西尼村认为,上新世末,青藏高原已达到3000—3500米的高度。

李吉均牵头撰写完成的《青藏高原隆起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明确指出,青藏高原地区在始新世晚期脱离海侵成陆以后,曾被两度夷平,至上新世末,地面高度仅1000米左右,其后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为大幅度整体断块上升,但在空间上有差异性,在时间上有三个剧烈隆升阶段,且后期有加速隆升趋势,累计上升量达3500—4000米。

“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集体创作。颠覆了国际上主流关于青藏高原形成的观点,开创了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个新阶段。”施雅风评价道。

“君子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2006年,李吉均和时任兰州大学资环院院长王乃昂把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赠出来,设立了“求真”奖学金,以激励后辈好学、笃行,求真。

“求真”二字是以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依据确定的。这一名称也与李吉均一生的信念一以贯之。

他培养出三位院士弟子(分别是中科院院士秦大河,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中科院院士陈发虎),留下了兰州大学“一师门四院士”的佳话。而李吉均、秦大河、效存德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的事迹也早已成为兰大人为之自豪的美谈。

秦大河在传记中回忆:“李老师在教育上讲究因人施教。考虑到我今后从事的专业需要,在冰川气候变迁方面教会了我许多研究方法。这些知识,在我的科学考察工作中,特别是我在南极站当越冬站长的时候,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5年是“求真”奖学金设立的第10个年头。

在奖学金颁奖大会上,李吉均引用孟子的“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表达其通过捐资设立“求真”奖学金实现育人成才愿望的喜悦与欣慰。

四篇文章,一片浓浓家国情

李吉均常常教育后辈,个人命运跟国家密切相关:“我们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但不论什么时候,都是跟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李吉均屡次告诫青年学生,要瞄准世界水平,勇担社会责任,以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争创世界一流,做国家建设的栋梁,做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爱国者。

李吉均不是一位唯学术论者,他很看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强调人才品质的塑造。

在他70岁生日座谈会上,他激动地向学生推荐四篇文章: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文天祥《正气歌》和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他说,这几篇文章掷地有声,是中国人赤诚、敬亲、浩然正气和怀祖忧国的代表作,读此四篇而不流泪者,则是人性有缺憾者。

五句箴言,人生追求真善美

先生秉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育人初心,他的科研实践从来都是推陈出新,他思想的种子已经勃发盎然。

箴言一: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动摇;甚至是要有所准备,心甘情愿。采访时,先生告诉记者:“大学时,班上有很多人闹专业情绪,我作为团支部书记,还要给同学们做思想工作。后来,这个班出了三个院士,都是当年专业思想很稳固的学生。”

箴言二:做事要实事求是,讲诚信,讲真善美,尤其是读书人。那些学术队伍中不讲诚信、追求名利、走歧路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箴言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句话就是要我们艰苦锻炼。兰州大学就是这样一个艰苦锻炼的地方。

箴言四:为学先求立志,不管风吹浪打,勇往直前。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箴言五:个人命运与国家密切相关。李吉均说,“我们有好的时候,坏的时候,但是都是跟整个国家密切相关的。现在你也不能说我李吉均有多么能干,我要不是抓住机会(周总理那个时候抓工作,把科研工作往高里提的时机),在科学院搞科研,再组织青藏高原科考队,我也没有现在的成绩。”

先生的一生坚守在祖国的西部,躬耕在教育这片热土,情系于祁连这片沃土,站在冰川研究这个制高点上,自如娴熟地演绎着家国天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科研交响曲。

先生已去成追忆,最忆是风范,风范长存照后人,让我们继承先生的精神遗产,胸怀祖国、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在谱写新时代教育的宏篇巨作中奋斗不息、勇往直前。

魂牵祁连,梦回冰川。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发现错误? 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 肖超元
    责任编辑: 许文艳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

      Baidu
      map